儿童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:患病率:根据《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(第二版)》,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 5.6%。这意味着在每 100 名儿童中,大约有 5 - 6 名可能患有多动症(男女患病比例约为 4 - 9 : 1)。并且,多动症儿童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问题或共病,如约 50% - 60% 的多动症儿童伴有学习困难,30% - 50% 伴有对立违抗障碍,20% - 30% 伴有焦虑障碍,15% - 20% 伴有抑郁障碍等。
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: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23)》显示,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 15.6%,初中生为 24.7%,高中生为 31.2%。在焦虑方面,儿童青少年也存在一定比例的焦虑症状,且焦虑症状与抑郁共病率较高。
焦虑、抑郁和睡眠障碍:相关研究表明,我国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 7.6%,12 个月患病率为 5.0%。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23)》显示,中国成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 6.8%,12 个月患病率为 3.6%。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我国有超 3 亿人存在睡眠障碍,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 38.2%。睡眠障碍与多种心理疾病密切相关,常互为因果。
脑卒中康复:根据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22》显示,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,40 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约 1780 万。脑卒中之后的失语、偏瘫等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的负担。
阿尔茨海默病:《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2》指出,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 1507 万患有痴呆,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有 983 万。
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,焦虑、抑郁和失眠等心理障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。虽然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有效,但它们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和潜在危害:(1)依赖性和耐药性: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或镇静剂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,患者可能需要不断增加剂量以达到相同的效果。(2)副作用:药物治疗可能会引发多种副作用,如体重增加、性功能障碍、疲劳、便秘、口干等。某些药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,如心律不齐、肝肾功能损害等。(3)情绪波动:部分患者在开始或停用药物时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,甚至加重原有的症状。(4)认知影响: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等问题。